陳若吟 |
生命與敘事的循環—呂格爾詮釋學與諮商方法之研究 |
105 |
黎建球、黃筱慧 |
林裕倉 |
夢與心靈意識結構之理論探析─以《莊子》、《唯識學》、容格之觀點為例 |
105 |
陳福濱、柏殿宏 |
劉佩容 |
奧古斯丁思想的歷程與CISA法結合之探討──以懺悔錄為例 |
105 |
黎建球 |
吳宜玲 |
達致交疊共識的可能性——羅爾斯與麥金泰爾正義觀之比較 |
105 |
潘小慧 |
戴立仁 |
思、孟思想研究 |
105 |
陳福濱 |
林宣佑 |
帛書《黃帝四經》之研究-以道、法、刑德等思想為論 |
105 |
陳福濱 |
殷正淯 |
孟、荀倫理思想之探源與比較 |
104 |
汪惠娟 |
林彥廷 |
王廷相「氣」論思想之探究 |
104 |
陳福濱 |
深川真樹 |
董仲舒思想與「儒家思想主流化」之關係研究 |
104 |
潘小慧 |
黃銘惇 |
人性的人—詮釋海德格的「此在」思想 |
103 |
潘小慧、曾慶豹 |
李佳馨 |
品味與存有─高達美人文概念之詮釋 |
103 |
黎建球 |
高毓智 |
當代哲學諮商的實踐研究 |
103 |
黎建球 |
黃偉銘 |
方以智「儒釋會通」思想研究 |
103 |
陳福濱 |
邸彥 |
「德」、「道」觀念之溯源與定型考——以老子與孔子為核心 |
103 |
丁原植 |
陳瓊霞 |
先秦齊地法家的源流與思想之研究 |
102 |
丁原植 |
陳建南 |
沃格林:歷史哲學(歷史的二元同質之神秘引導) |
102 |
高凌霞 |
羅月美 |
論柏拉圖從神話到知識論的發展 |
102 |
黎建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