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恩 |
Epistemology, Spirituality, and the Limits of Philosophy: The Challenge of Rudolf Steiner |
110 |
何乏筆、邱建碩 |
王授民 |
分配正義的合理性—以羅爾斯與諾齊克為核心討論 |
110 |
潘小慧 |
陳素花 |
邵雍「真樂攻心」至「天人合一」之生命美學研究 |
110 |
尤煌傑 |
高浩容 |
自我與存有——論羅洛‧梅的存在心理治療 |
110 |
尤煌傑 |
薛彥桂 |
哈伯瑪斯自主性觀點的研究與批判 |
110 |
周明泉 |
林欣儀 |
從「想像」到「表現」——論科林伍德藝術哲學之「領會」 |
110 |
尤煌傑 |
趙銀城 |
聖多瑪斯論修習之德與神賦之德 |
110 |
潘小慧 |
戴宇光 |
論人類胚胎的道德地位──以多瑪斯的位格概念為基礎 |
109 |
黎建球 |
李惠美 |
論學用合一:基於札格澤博斯基德行理論的視角 |
109 |
黎建球 |
何萬福 |
馬里旦位格思想與愛和自由的關係性研究 |
109 |
黎建球 |
黃睿 |
《莊子》教育哲學研究 |
109 |
潘小慧 |
王以嫻 |
論《孟子》及《莊子》中的理想人格與精神境界 |
109 |
陳福濱 |
黃玲鳳 |
《管子》政治哲學研究 |
109 |
陳福濱 |
馬樹林 |
「負責任的自由人」的生命實踐——彼得·杜拉克人學與哲學諮商 |
109 |
邱建碩、黎建球 |
藍啟文 |
《莊子》倫理學研究—以多瑪斯倫理學為線索 |
109 |
潘小慧 |
劉沐比 |
論趙雅博基本倫理學和特殊倫理學之串連 |
109 |
潘小慧 |
韋展勛 |
《墨子》道德哲學之研究 |
108 |
潘小慧 |
歐思鼎 |
A Discourse on the Human Perso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仁」: A Perspective of Karol Wojtyla's (St John Paul II) Philosophical Anthropology |
108 |
曾慶豹 |
陳永寶 |
朱熹主敬倫理思想的歷史傳承與理論建構 |
108 |
潘小慧 |
馮美慧 |
論聖多瑪斯愛的思想與明清之際學者的詮釋 |
107 |
高凌霞 |
楊子昇 |
《論語》、《孟子》的德行涵養─以仁、義為進路 |
107 |
潘小慧 |
吳明峰 |
身體與社會:《莊子》身體觀研究 |
107 |
陳福濱 |
林怡玲 |
《孟子》「志氣論」的道德哲學 |
107 |
潘小慧 |
范家榮 |
先秦儒家論「情」思想之研究--以《論語》、〈性自命出〉、《孟子》、《荀子》為論 |
107 |
陳福濱 |
余淑娟 |
自然法的形上基礎—從「人作為天主的肖像」到「愛是法律的滿全」 |
107 |
潘小慧、金毓瑋 |
黃昭華 |
葉適《習學記言序目》中「總述講學大旨」道統論之研究 |
107 |
陳福濱 |
曾傳貴 |
《莊子》「致福」思想之探究 |
107 |
陳福濱 |
杜迺翔 |
三晉法家思想發展的哲學探析 |
106 |
丁原植 |
吳旭時 |
驚奇概念研究-從柏拉圖到亞理斯多德 |
106 |
尤煌傑 |
張偉萱 |
陳暘《樂書》音樂哲學之研究 |
106 |
尤煌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