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論文題目學年度指導教授
李玫芳 莊子人生哲學研究 80 嚴靈峰
蔡淑麗 海德格「存有與時間」一書中對非本真此有的存在學分析 80 陳文團
劉繩向 魏晉「言意之辨」與魏晉美學 80 曾春海
余國良 海德格基礎存有學的認識論意涵 80 沈清松
劉嘉平 孟子心性論研究 80 曾春海
高文麒 卡西勒論「人」與「人文學」 80 陳文團
陳梅珍 傅雷格的真理觀初探 80 方萬全
張子昂 莊子之體道與工夫論s問題研究 80 黎建球
王惠雯 朱熹「心與理一」思想之研究 80 曾春海
孟濟水 莊子內篇「兩行」思想研究 80 張家焌
高英惠 新柏拉圖主義《原因書》的探究因果關係與第一因 80 李振英
李箎平 試論康德的自我觀 79 武金正
顏宏住 維根斯坦前期哲學之意理論試探 79 丁原植
袁長瑞 老子道德經思想的研究 79 張家焌
張昭珮 老子德形上思想 79 張家焌
陳鴻銘 探究團體 79 楊茂秀
簡婉君 莊子一書中有關「語言」問題的初步探討 79 丁原植
高淑芬 馬里旦德位格理論 79 袁廷棟、張振東
高佳琪 論韓非的法律思想 79 羅光
周業幄 由記憶之向度探索奧古斯丁的心靈哲學 79 鄔昆如
黃良德 孟荀人性要義--論人性存有價值 79 張振東
陳莉玲 海德格哲學「在語言中安居」問題之探討 79 丁原植
陳振崑 保羅‧田立克論「現實理性之有限性」研究 78 武金正
尹任圭 周易吉凶思想的研究 78 羅光
楊宗峰 荀子政治思想研究 78 張家焌
劉秋固 荀子禮樂的美學思想研究 78 曾春海
曹秀明 牟子理惑論之研究 77 趙玲玲
陸敬忠 康德先驗辯證論專題--先驗理念之研究 77 武金正
袁信愛 荀子社會思想研究 77 項退結
高志亮 論卡爾‧拉內之抽象作用觀 77 武金正
楊斐芬 維根斯坦「哲學探究」書中之「意義」問題試析 77 陳文團
張榮華 莫爾(G.E.MOORE)的「倫理學原理」研究 77 武長德
何珮瑩 亞里斯多德的「智慧」概念及其回響 76 陳文團
林麗珊 漢娜‧亞蓮特的政治哲學研究 76 陳文團
洪翠娥 霍克海默與阿多諾對「文化工業」的批判 76 陳文團
柯法明 道德經「道」概念研究 76 羅光
柯倩華 李普曼(MATTHEW LIPMAN)的兒童哲學計畫研究 76 楊茂秀
陳武雄 量子力學中的實在與因果原理 76 武長德
劉仲容 笛卡兒著「沈思錄」一書之研究 75 錢志純
郭梨華 休姆「因果原理」之探析 75 丁原植
吳芳玉 嵇康思想論 75 丁原植
黃筱慧 哈伯瑪斯「合法性危機」研究 75 陳文團
周景勳 孟子的生命哲學 75 羅光
呂健吉 杜威教育目的論之研究 75 張振東
崔知泰 孟子的政治思想研究 75 周紹賢、張振東
蕭宏恩 天主存在的檢證問題 75 武金正
李尚鮮 「正蒙」哲學思想之研究 75 羅光
陳衛平 論科學知識的進步--勞登「進步及其問題」之研究 75 趙雅博
鄧育仁 蒯恩(W. V. Quine)的存在概念研究 74 林正弘
崔周浩 墨子宗教思想之研究 74 張振東
林芳瑜 海德格的詩與語言論文研究與譯註 74 陳文團
潘小慧 從解蔽心看荀子的知識與方法學 74 趙玲玲
林天河 孔子與柏拉圖之倫理思想探微--「論語」與「理想國」之比較研究 74 錢志純
林浩德 陸象山心學研究 74 周紹賢
潘貝頎 聖多瑪斯分享觀研究 74 曾仰如
蔡文熙 盧卡奇物化理論之批判 74 陳文團
李賢中 公孫龍子有關認識問題之研究 73 丁原植
林宜澐 禮記樂記篇思想之研究 73 丁原植
王聰智 論科學知識的客觀有效性—孔恩「典範論」的研究 72 錢志純
林士琛 佛家之存有論 72 周紹賢
李開濟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理論研究 72 李振英
林玲俐 董仲舒的陰陽思想研究 72 羅光
黃郁彬 海德格「形上學導論」之研究及翻譯 72 陳文團
趙鏡中 論先秦儒家形上思想之中道觀—易庸之中道思想研究 72 羅光
伍壽民 海德格「同一原理」一文之探討 71 李振英
任金子 董仲舒的陰陽思想研究 71 蕭師毅
孫大川 言意之辨-魏晉玄學對語言的反應及其影響 71 羅光、蕭師毅
汪惠娟 羅光總主教對儒家哲學闡釋 71 錢志純
許炎初 亞斯培綜攝哲學研究 71 陸達誠
萬金川 龍樹的語言觀念 71 羅光
唐慧敏 大乘起信論一心二門之研究 71 羅光
劉錦昌 當代中國之宗教哲學研究 71 李振英
羅慎平 柏拉圖的政治理論-對「理想國」一書的探討 71 李振英
駱一峰 海德格對柏拉圖思想的批評 71 蕭師毅
王慧英 韓非子政治哲學之研究 71 周紹賢